作者简介:罗昶,湖南云亮教育心理成长中心主任,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,10年心理咨询执业经验,擅长以西方精神分析为手法,结合中国本土文化为客户提供心理成长咨询服务。
编按:疫情开放当下,不少学校纷纷宣布改为线上教学,面对疫情和学习带来的压力,亲子之间关系也越发紧张,家中常常硝烟弥漫。如何掌握好与孩子之间的距离,让亲子关系健康发展?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云亮教育心理成长中心主任罗昶老师是怎么说的。
现象
距离2023年的高考剩下不到200天,突如其来的疫情开放和线上学习,让高中生父母感到焦虑不安。在督促孩子学习的日日夜夜里,都有个共通的体验:除了学习时间要抓紧外,学习状态不能变差,会直接影响学习成绩。家长敏锐的第六感,最担心嗅到危险的信号。
以下是我们服务过的两个真实的家庭:
一位来咨询的爸爸说:多年前我和她妈妈离了婚,我工作忙常出差,就希望读高一的女儿能好好读书,可每次出差回来和她谈心,她总是一个字回复我“好”“嗯”,可转头又自己干自己的。
另一位高三妈妈也有类似困惑:女儿小时候喜欢和我聊天,但进入中学后,越来越不喜欢说话了,遇到点不开心的事喜欢一个人瞎想。问她就说“你别管了啦”,我很担心她适应不了高三学习,然后胡思乱想;
孩子和父母,似乎越来越远,越来越不亲近。
分析
表面上,上面的两个家庭都没有问题,可孩子的真实想法,不禁让人担心。后来情况变得不乐观,我和这俩孩子都单独面谈:
高一的女生和我谈话前,不断向我确认咨询室的隔音效果是不是良好:“别和我爸说,我其实不怎么想读书,要是能出去离开我爸远点,我一定远走高飞,我想以后能报考北方的大学就好了。”
老师告诉父亲,孩子经常不是上课睡觉就是请假。
高三的女孩更是“全副武装”,经过分析发现,她对于妈妈的“对抗”已经转向到了同性恋取向。她不敢违逆妈妈的任何强势入侵,比如价值观,比如兴趣和未来的规划,哪怕是日常的相处都是恭敬有礼的,但她身上却无处不散发着一股“我要做和妈妈不一样的自己”。
上面的案例,问题成因是复杂的。
但一个明显的事实是:孩子长大了,她们在一边面对升学的压力在努力奋斗,一边为自己暗自争取某些东西。那画面就像人群里戴着面具的她们,趁人不注意偶尔拉下面具缓口气。而她们的父母,都试图在“亲密无间”上用力气。
孩子疏远,父母总是会觉得落寞,像是失去了一件自己精心呵护的宝物一样。孩子怎么就越来越不听话了?怎么就宁愿和同学朋友,甚至和咨询师聊这么多,反而和我们就不亲近了呢?
只有软弱的生命初期才需要共生,和他人保持适当的距离,是一个生命成熟必然有的属性。
人的内在越丰满,越充实,对外界的依赖和依存程度就越低。相反,父母反而需要看见自己的“执着”里,带着哪些未知的原动力。
我们很容易觉得三五岁的孩子很可爱,他们很萌萌哒;而十三五岁的孩子青春叛逆,让人头疼抓狂。
其实本质上是因为我们对另一个生命的掌控越发变弱,父母不再是孩子心中的神,孩子从满心满眼都是父母,开始转变为不再崇拜你,甚至反对你。虽然不成熟,但他们有自己的偶像,有对世界独特的见解。
就如同你现在已经辅导不了他的高中学科,也不能解决他的人际困扰,父母此刻伸出去的手,对于高中的孩子来说,已经不再全是“搀扶”,有时候更多是“捆绑”。聆听他的世界观,如果你担心他们,那就用自己对生活的热忱,去示范和影响他们。
如果你还强求和孩子的亲密,那无疑是一种“攻击”,也是另一种形式的“家庭暴力”。这种攻破他人的私密防区,一定会招来对抗,招来愤怒,或者直接被冷嘲热讽。
你用力操着心,却做着无用功。
结束语
在备考和升学的日子里,父母首先是要全然相信孩子向上向善的原动力。如果她们学习上出现了懈怠或是状况不良,我们一贯主张:父母可能需要回头看一看,是不是我们“多做”了什么。
浏览官网肯定赠送七大超级赠品和赠送价值¥2万元的珍贵课程98套。添加 微信:a1978531790 官网:www.xlzxkf.com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haxlsd.com/1214.html